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劳工涨薪,路在何方

 

“罢工”脱敏久矣。前几个月,各地相继发生押运员罢工,诉求均是加薪(参见南方周末2014220方舟评论《正视押运员罢工背后的系统性挑战》)。日前,在珠三角腹地的“世界工厂”发生两起罢工: 329,三星的代工厂(善募康)工人罢工,要求涨薪及降低社保个人缴费(其实这不管企业的事);45,耐克、阿迪达斯的代工厂(裕元)工人罢工,抗议厂方“给他们社保缴交的标准远远低于他们的实际工资收入”。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上述列举的罢工,诉求说白了就是个钱字,听起来太俗气、太形而下、太不讲“理念”了。看来,许多以天下为己任的人一听说什么地方发生罢工了,就好像打了鸡血似的,那真是表错了情、会错了意。其实,就事论事式的维权才是理性的。只要不使用暴力破坏企业经营自由,工人可采用任何适当的方式维权。

有一个消息可为注脚。326,广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分组审议《广东省企业集体合同条例(修订草案)》。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林浩坤说,2010年以来,广东省职工因要求加薪等经济利益诉求引发的群体性争议事件时有发生,正是该条例立法的现实关切。将来有法可依了,在工人穷尽救济手段之前实现劳资两利是完全可能的。

不过,从这两起罢工,我们还可以读出更多。善募康工人的一项诉求挺有意味的。一位罢工者称,“做一年以上的老员工100080,以此累计,你说黑不黑?”说的是社保个人8%的费率,这是社保机构强制征缴的,如何能怪到企业头上?年轻人想少缴或不缴,符合经济理性,可以理解。但企业是躺着中枪了。

裕元工人的诉求正好与此相反。一位罢工者称缘起为:一些在厂里工作多年的员工发现,他们社保缴交的标准远远低于他们的实际工资收入。”说的是不足额征缴社保税的问题,这个问题映射了中国制造转型升级面临的系统性挑战。

社保缴费的征收机构是当地社保机构,那是国税地税之外的第三税务机构。盖社保缴费是强制性的,除公积金之外的五险均是偏社会统筹的,五险缴费本质上是社保税、公积金本质上是强制储蓄。社保税的征缴区间是上一年本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300%

1999年,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4条规定:“缴费单位、缴费个人应当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不过长时间来,这一条实际上是暂缓实施的,容许企业选择比员工工资低一些的缴费基数。这么做是有道理的。因为社保税的征缴基准上一年本地职工月平均工资,其一统计上没有纳入民营企业与个体户,数字本来就是高估的;其二采用的是均值,而不是国际通行的中位数,收入的均值要比中位数高许多。

“足额征缴社保税”的要求,写入了201171施行的《社会保险法》。其60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行申报、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缓缴、减免。” 63条规定:用人单位逾期仍未缴纳或者补足社会保险费的,征收机构可以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查询其存款账户并执行强制划拨的程序;用人单位未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且未提供担保的,征收机构可以申请法院扣押、查封、拍卖其同等价值的财产抵缴。86条规定,逾期不缴纳,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还可处最高达欠缴数额三倍的罚款。

两相一比较,《社会保险法》的法律位阶更高,并且对不足额征缴有明确的处理程序:从银行账户划走企业你的钱,拍卖企业的财产,加收滞纳金与惩罚性罚款等。颇有爱死死但社保税必须缴的意味。征收机构有了牙齿,企业腾挪的空间就越来越小了。是否这样考虑的:201171之前民营企业估计赚了不少钱,企业大概有能力消化这成本提高吧?

惜乎2008年年底出台“四万亿”大刺激,货币定向超发,带来了基建与房地产行业的畸形繁荣,从业的农民工月薪轻松过万,且不需要缴纳个税与社保税。大家都是外出打工的,过年回家一比,从事其他行业的农民工脸上无光。这是说,货币定向超发,扭曲了收入结构,抬升了其他行业的用工成本。此为“四万亿”抬升生产成本的第一个路径。中国制造可是要与全世界竞争的,可不像基建那样搞定发改委甚至偷偷上马就行了。

随着“四万亿”呼啸而来的是房价的又一轮疯涨,这又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挤压了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空间。一是房价涨必然导致土地物业的租金上涨,土地是用于商品生产与销售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此为“四万亿”抬升生产成本的第二个路径。二是一线城市一套房子上涨带来的收益完全可能高过几百个人的企业辛辛苦苦一年挣的钱,心无旁骛搞实业的企业家在炒房客面前成了傻子。三是地方政府看到运营土地与项目来钱快来钱多,谁还愿意化大力气以优惠政策吸引民营企业入驻啊,不以足额征缴社保税催逼就很仁义了。

但是,宏观上,工人收入要实现长期稳定增长,靠目前脆弱的实体经济行吗?靠项目式的基建与房地产行业行吗?靠货币定向超发行吗?越乱印钱,中国产业结构的资源错配与扭曲就越严重。20143月周小川发话了:国家不能乱印票子。靠维权也估计是不行的吧?恐怕还得取决于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成功。如何才能做到,这是中国面临的挑战。

话题:



0

推荐

陈斌

陈斌

137篇文章 7年前更新

南方周末评论部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