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大帐户是社保改革的正确方向

媒体凶猛。日前,有报道说,多部委与多套养老方案设计者们为期两天的闭门会议,在养老制度上达成了多项共识。其中,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等已基本没有悬念。对此,媒体的批评意见很多,诸如:凭什么没有公众参与你们就达成共识了?搞行政主导,把民意机构置于何地?凭什么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是不是又想对升斗小民不利?……

这不,新华社出来澄清了,尽管改革方向明确,但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等具体问题“仍处在研讨阶段,目前还谈不到出台政策”。

惜乎媒体就喜欢抠这些具体问题。其实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是对的,这是为了修正一个大有问题的现规则:临近退休年龄的城市居民,只要按最低标准一次性补缴15年养老保险,即可领取相当于最低生活保障的养老金。例如广州孙女士一次性补缴了7万多元后,从20125月起每月可领取1270元养老金,年收益率超过20%,比任何投资都合算。但这只不过是政府请客,工作者埋单而已。大量的少缴多拿甚至不缴而拿,养老金个人账户巨额亏空就是这么来的。

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办法有二:对一次性补缴者,要么就是缴费标准不变,延长养老保险目前最低15年的缴费年限;要么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不变,提高缴费标准,两者实质是一回事。这有利于保护工作者的个人账户不受侵夺,也可让现行强制养老制度多玩几年。

所以,在上述意义上的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与延迟退休不是一回事。前者是保护了工作者的权益,后者是要让工作者多缴几年社保税、少拿几年养老金。现在工作的年轻人,本来就是一直要缴到退休的,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对他们并没有影响。是的,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而不延迟退休,可以同时做到。

现在我们回到这次闭门会议达成的共识。对养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如何定位,共识为,“既要着重未来的规划又要兼顾当前政策的修补”。这话好理解。在战略层面上,现行强制养老制度要大改,但不是一下子推倒重来,一步改到位;在战术层面上,只要预定的大改尚未完成,通过打补丁尽量让现行制度运转下去。这是第一个共识。

如果说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属“对当前政策的修补”,那“未来的规划”又是什么呢?答案在第二个共识:对养老制度的安排,“从近期发展考虑,采取大统筹小账户相对合理,毕竟财政资金还不到位;但从未来发展来看,财政资金到位以后要限定……统筹账户应缩小,个人账户要趋大。”这话是什么意思?对民众来说,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千真万确好消息。

所谓“大统筹小账户”,就是现行强制养老模式,“大统筹”即搞现收现支、吃大锅饭,搞代际财富再分配,让上一代侵夺下一代,退休者侵夺工作者,活着的人侵夺尚未出生的人。意味着资源在宏观上向上一代转移,上一代透支,下一代埋单。有违为了确保基因绵延、资源向下一代转移的天道,有内生的不可持续性。(参见2013919《南方周末》方舟评论《老有所养,怎么样?》)

所谓“小统筹大账户”,就是趋近于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意味着目前总费率28%的养老社保之大部分要进入个人账户。现在只是把费率8%的雇员缴费放入个人账户,但一直没有做实,2011年个人账户空账达2.22万亿。如果将来反过来,把费率20%甚至更高的缴费纳入个人账户,那大家就不用担心自己的养老社保被挪用、将来老无所依了。这里要大赞中央政府有意愿拿老钱、拿老多钱出来,以补上对国企退休员工的历史欠帐。

社保个人账户是个好东西,你个人账户里面的钱,每一分都是你的,是你的私有财产。与你自行到银行开设的个人账户唯一不同之处是,那是强制储蓄账户,你不能随时支取,随便消费,只能在法定情形下取用。就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而言,每人有四个社保个人账户,有用于住房与教育等用途的,有用于医疗保险的,有用于养老保障的,强制个人为住房、教育、医疗与养老等自己一辈子的大宗消费自负其责。

中国目前总费率20%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就是新加坡模式。理论上这些钱都是私产,但由于各城市政府自行收取与管理,挪作他用的情况并不鲜见,最近一段时间许多城市出现公积金提取困难可以为证。有没有可能升级为全国统一的住房强制储蓄个人账户,以杜绝地方政府左右腾挪、上下其手?强制医保的问题与强制养老类似,是不是也逐步搞“小统筹大帐户”,并令医保个人账户持有者有权购买商业医保?

一言以蔽之,大帐户甚至全账户是社保改革的正确方向。既有新加坡的成功顶层设计在面前,又有1980年代智利社保改革的成功经验可借鉴。智利是自我革命,说服民众放弃吃大锅饭的旧体制,建立强制储蓄个人账户,个人可自由选择基金管理公司。在左得要命的拉美,智利经济能长期一枝独秀,岂是偶然?

社保改革事关民众福祉,事关国运兴衰。既然方向正确了,那就请用力不懈吧。

话题:



0

推荐

陈斌

陈斌

137篇文章 7年前更新

南方周末评论部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