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老有所养,怎么养?(方案二)

 

对老有所养的疑虑又一次牵动人心。日前,清华大学养老改革体制方案的主要参与者杨燕绥提出方案:男女还是该什么时候退休就什么退休,但养老金领取时间推迟到65周岁,退休到领养老金的这段时间就自己养活自己吧。许多人反诘:凭什么?

其实,这个方案比几个月前戴相龙建议统一延长退休年龄至65周岁要客气多了。前者只不过让你少领510年的养老金;后者意味着你既要多缴这么多年的社保税,又要少领这么多年的养老金。但两个方案同样的问题是政府有违约的嫌疑。理论上,只要政府可以不断延迟领取养老金的年龄,现行社保将永远没有破产的问题;不过,这样搞的话,“老有所养”的承诺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照理说,没有道理这么快就要延迟领取养老金啊。要知道,中国从1997年才搞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社保的,中国雇员与雇主总计28%的缴费率,那是与欧洲高福利国家相当的,怎么才十来年就有点玩不下去了?原因之一在于国企员工的养老负担被推向了社会,不仅把雇主缴费给社会统筹了,还令个人账户2011年出现了2.22万亿的空账。

但无论如何,为了确保我们老有所养,中国现行养老保障是到了改革的节点上了。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强制养老制度西欧模式的内生性危机。西欧模式普遍采用,所有人的缴费进入同一个池子,搞大锅饭。吃大锅饭,总是先拿勺子的占便宜,还在排队的人吃亏。退休者不仅吃光自己当年的积累,还要吃一部分现在工作者的钱。这是击鼓传花。

简单说,西欧模式的最大问题在于代际财富再分配,本质上是上一代侵夺下一代,退休者侵夺工作者,活着的人侵夺尚未出生的人。意味着宏观上资源向上一代转移,上一代借债超前消费,由下一代埋单。问题是:资源向下一代转移,是大多数时期人类社会的传统甚至动物世界的通例,天道是也。如果不能确保资源稳定地向下一代转移,基因怎么绵延?

反过来,资源向上一代转移,必然会削弱下一代生养孩子的投资能力,宏观上就会压低生育率。西欧与日本1970年代以来生育率稳定在2.1的世代更替水平之下,现在西欧的生育率1.4左右,日本1.3左右,都是低于1.5超低生育率,商业社会令生育成本上升是一个原因,西欧模式对生育率的内在压低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可见,西欧模式有内生不稳定性:刚开始工作者多、退休者少、人口抚养比有利时能玩得转;但当超低生育率导致老龄化加速、人口抚养比不利时就麻烦大了。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总和生育率为1.222010年六普为1.18,低过西欧与日本。意味着如果中国的养老保障如果搞西欧模式,即使剥离国企退休员工的养老负担,也会很快玩不下去。

至于现在热议的“以房养老”,现在已经退休或即将退休的人可以考虑作为自己养老金的补充来源,但现在年富力强的人将来是指望不上的。道理在于房子及任何资产,是对商品与服务的索取权。首先这些商品与服务得有人生产出来吧?在超低生育率之下,中国的人工将越来越昂贵,服务与人工投入多的商品也会越来越昂贵。有评论说对老人的医护服务应纳入“政府必须承担的养老事业范畴”,纯属幻想,原因即在于此。当大多数人都指望“以房养老”时,这房子就不值钱了,养不了大家的老。

当然,为了圆老有所养的梦,办法还是有的。中国现在的强制养老是混合模式,社会统筹那块类似西欧模式,个人账户那块类似新加坡模式。新加坡模式即所谓“中央公积金制度”,雇员与雇主的缴费都进入个人账户,本质上是一种强制储蓄与投资,政府确保这些钱保值增值。这是一种自负其责的方式。政府强制你为自己长远打算,那些年轻时吃光用光、将来把养老负担转嫁给社会的行为就受到了遏制。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说,要最迟在2020年做实个人账户,这意味着中国的强制社保至少不会倒向必然成问题的西欧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向新加坡模式过渡也是可行的。国企员工的养老负担可以视为转轨成本,用“全民所有”的国资来埋单也合适,现在工作者被社会统筹掉的那部分应属向工作者暂借的性质。截至2011年底,全国国有资产净值(不含金融资产)为29.17万亿,完全有能力把这个历史欠帐补上。这样,雇主20%的缴费也将最终充实到个人账户去,现在的年轻人也不用担心自己当冤大头、将来老无所依。

新加坡模式的本质是强制你自负其责,但总有一些弱势群体不能自食其力、需要社会的照顾,社会不管也说不过去。这样的情况也被考虑到了。新加坡政府还有一个公共辅助养老金计划,对象是贫困的老年人。盖任何强制养老,当且仅当一小部分人向社会转嫁养老负担是可能的。

一言以蔽之,中国政府手里有许多资源,只要改对了方向,老有所养有何难哉! 

话题:



0

推荐

陈斌

陈斌

137篇文章 7年前更新

南方周末评论部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