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水晶球,告诉我,中国经济的第三极在哪里?水晶球表示很为难。前两极是珠三角和长三角,那是市场造就的、公认的,没有疑问。不过想要当第三极的可就多了: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重庆、武汉或郑州所代表的中部、天津滨海新区或河北曹妃甸所代表的环渤海湾……

但仿佛一夜之间,明日之星曹妃甸悲摧了。这个一度中国最大的工地,响起了可能停摆的预警。2003年,曹妃甸开发启动,然后各路人马竞相把泡泡越吹越大:最初规划仅30平方公里,随即改为60多平方公里;接着跃升为250平方公里、300多平方公里;最后扩展到1000多平方公里、2000平方公里。从曹妃甸工业区到曹妃甸新区(2008年10月成立),规划面积呈指数级上升。

规划面积上去了,可不仅仅意味着看得见的手在地图上画了一个个更大的圈圈,而意味着政府真金白银投入也相应上去了。曹妃甸赶上了2009年的四万亿盛宴。2008年曹妃甸工业区完成投资327.6亿。2009年曹妃甸新区完成投资1023亿,2010年1000亿,但2011年下降至600.9亿,2012年又下降至600亿以下……

惜乎吗啡的作用总是短效。曹妃甸成也四万亿,败也四万亿。当地政府投融平台债务规模目前已成一个谜,有三四百亿说,有六百亿说,有“六百亿连边都不沾”说。取六百亿之数,那意味着每天要支付一千多万的利息。2012年曹妃甸财政收入50.5亿,当地官员不吃不喝不领薪水勉强能付得起利息,支付本金就别想了。如果四万亿时借的钱有一部分到了集中偿付期,当地政府怎么办?

曹妃甸是一个活标本,从它目前的困境中,我们读到了权力造城与运动式搞经济的无效率,看到了四万亿刺激的后遗症,及感到了地方债务黑洞的深不可测。让我们不禁想:全国还有多少大大小小的曹妃甸等待着引爆?接下来新一轮的城市化,即“新型城镇化”,是该与对政策与批文的盲目追捧相切割了,是该与权力大包大揽大操大办的模式相切割了

这就需要从速纠正对发达地区成功故事的普遍误读。许多地方政府认为,深圳和上海的经济起飞乃至珠三角与长三角的崛起,其充分条件均为得到了上头的优惠政策。

即以深圳说明之。问题来了:当时同一批成为经济特区的四个城市,只有深圳一枝独秀,跻身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行列,其他三个城市表现并不出众,给非经济特区的二三线城市相比,只能说是泯然众人矣。上头给的政策是一样的,其他三地的努力程度也不亚于深圳,何以至此?因为深圳区位优势更优越,托市场之福,承接了香港的经济功能,在经济上深圳和香港乃是一个城市。其他三个城市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从这个角度看,深圳成功的必要条件是禀赋优势与经济自由,二者缺一不可,缺了哪一个,都不会有发达的民营经济,也就不会有真正的经济起飞。上头政策不过是先行赋予了深圳一定的经济自由,并不是给了什么金饭碗。至于充分条件,只有老天知道,经济是复杂系统,即使另一个地方复制了深圳所有的优势,也未必能造出第二个深圳来。

曹妃甸以“北方深圳”自我期许,以为争取到了足够多、足够好的政策支持,就会马到功成,那就完全误读了深圳经验。深圳经验可复制的部分是充分的经济自由,绝不是权力造城与运动式搞经济,如果向上头要政策,要的是经济自由,那就对了;如果要的是国有大项目,那就错了。不以市场为导向的投资,在最好的情形下,也很难带来内生性经济增长;在最坏的情形下,只会造成骇人听闻的资源错配即浪费。

这样的误读,适用于小范围就会铸成小错,适用于更大的范围就会铸成大错。如果误读珠三角与长三角的成功故事,以为凭政策与批文,以为凭权力的大手笔就能造出中国经济的第三极,乃是一种理性的僭妄与自负。

美国的经济发达,那是公认的。不过审视美国的经济地理,其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主要分布在东西两海岸,广袤的中部腹地纯属乡下,人稀,经济产出也低,由此中部州按人头分配到的众议院席位和总统选举人票也很少。这难道不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吗?美国怎么就不搞振兴底特律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和阿拉斯加大开发,以促进各地区平衡发展呢?盖罔顾各地区的自然禀赋条件,硬要逆经济规律而上,非但造不出繁荣,只会酿成惊人错误。

哪些区域能发展起来,我们事先无从知道。不过只要有充分的经济自由,该发达起来的区域就会发达起来。自然禀赋不能流动,但人力资源可以。当人们看到哪里有钱赚、哪里收入更高,就会用脚投票,如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这个过程是市场驱动的,资源就是这样得到优化配置的。

简单说,市场能造就的,不待权力来造就;市场不能造就的,权力更没有能力造就。

环渤海能不能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极,我们不知道。不过当一个地方没有发达的民营经济,就谈不上崛起。在权力抢夺了市场的角色之后,“1980年代看珠三角,1990年代看长三角,21世纪看环渤海,环渤海看曹妃甸”的热血成了狗血,也就不足为怪了。引以为戒啊。

  

话题:



0

推荐

陈斌

陈斌

137篇文章 7年前更新

南方周末评论部

文章